有鑑於壯世代不僅會是高齡產業的照顧者,更是幸福生活的協助者,也就是說事業打拼不是為了求生存或是追逐夢想,而是實踐自在共好的人際環境。因此,強固壯世代的人文素養,重建生活典律,會是強健第三人生身心靈的重頭戲。本計畫針對第三大學教育宗旨設定「身心舒健與人文創意學分學程專班」,意在透過學程之課程設計強化銀髮自我價值,提高銀髮勞動;心靈健康管理與長照關懷品質提升。有鑑於課程屬於試辦階段,本計畫希望精緻化教學品質,先設計六門新創課程,擬以一學年上下學期各三門課,建構老師、學生與系所良好的教學和行政互動關係,另配合教育部必修「前瞻因人生100」之 核心課程,使學生均能順利取得此十四學分。課程從中文系之專業背景延伸至壯世代期待及需求之課程,以中文系擅長的思辨與敘事作為原創力,透過高齡議題的鍛鍊,使得思辨力和敘事力得以在具體的課堂情境展現知識、情感、經驗、歷史、休閒、美學、企畫等等的向度,並從敘說和應用開展課程風貌,培養學生第三人生專長和心靈成長。在開班人數、學分取得、學雜費收取等事項,均依照教育部及學校規則辦理。期許本計畫能夠建構一適性且有效益之學分學程。
計畫內容與實施方法
本計畫主要內容為課程設計,合計教育部部定必修「人生100」的2學分課程外,本系擬以一學年上學期4門課,下學期3門課,共14學分設計課程。
課程設計將以中文系擅長的思辨與敘事作為原創力,透過高齡議題的鍛鍊,使得思辨力和敘事力得以在具體的課堂情境展現知識、情感、經驗、歷史、休閒、美學、企畫等等的向度,一則不讓課程流於傳統中文的硬式知識庫遞送;二則不陷溺於抒情敘事中吟風弄月的空疏,而有具體的行動方案;三則,引入雙手操作的實用向度,強化壯世代學習意願;四則,對接養生、健身、旅遊等壯世代樂於介入之議題;五則,善用在地場域,使每一位課程的參與者,都能透過指引重新看見台灣地理中心所蘊含的豐沛生態和人文底蘊(此乃歸功于暨大多年深耕大埔里和清境山域等之成果),進而展現在地文創,讓人文風景也能成為第二春的職涯品牌。據此,我們從中文系之專業背景延伸至壯世代所期待及需求之課程,主要從敘事、思辨、企畫等角度進行課程設計。
一、課程設計:
上學期四門課:
課程名稱 | 課程目標 課程融入第三人生說明 | 任課教師 | 學分數 |
前瞻因應人生100核心課程 | 以提供壯世代跨領域終身學習的理念,如何在全人健康、生涯轉型以及社會連結之專業知識下建構健全的第三人生。 | 魏惠娟 | 2 |
前瞻因應人生100核心課程 | 本課程透過飲食、旅行文學的導讀與實務分析,建構有質感的休閒想像,提供多元應用的方法論,亦即「不是給魚吃,而是教導釣魚的方法」,讓學習者得到帶著走的能力。 |
陳正芳 徐秀菁 |
2 |
人文走讀方法論 | 本課程透過飲食、旅行文學的導讀與實務分析,建構有質感的休閒想像,提供多元應用的方法論,亦即「不是給魚吃,而是教導釣魚的方法」,讓學習者得到帶著走的能力。 課程中指導攝影、猜謎、小詩如何進入旅行的設計,重塑高齡者文學小旅行的規劃,此旅行特色為動腦又沒有體能上的門檻,將會相當符合高齡化社會的需求。 |
陳正芳 徐秀菁 |
2 |
生命敘說與文化心理探究 | 課程目標在於以反思寫作、原生家庭之自我探索、自我敘說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故事,接納自身,找到「過去」對自己的意義,釐清各種心理問題,乃至認識自己的負面情態與心理健康議題,達至樂活思考的壯世代人生。 心理議題層出不窮,焦慮、憂鬱、濫交、自殺、物質成癮等現象,令人防不勝防。近年來老人憂鬱症影響老人生活成為不容忽視的課題,本課程強調增進自我覺察,正視生命議題。本課程期許協助學生重新為自己定位,依此,或能防止憂鬱老人的產生。本課程採行反思寫作、學習單和其他創意及特殊規劃,如自殺者的跡象與陪伴者處遇、藝術投射創作等靈活課堂,增加壯世代的參與力。 | 施依吾 | 2 |
書法章法習得 | 書法藝術在實用之外的藝術表現方面,本有著終生追求不盡的本質,且書寫內容也具典雅正向的要求。本課程將有助於學員在工作之餘或退休之後的閒暇時光,能有一正向且有益身心平衡的心靈依托。 本課程可以建構高齡者在書法藝術方面的相關知識,增強審美智能;以書法作品的實際創作引導長者學習興趣與書寫動力;學員完成的作品安排適當場域公開展出,一方面使學員的用心得到自我滿足的欣喜;另一方面則為社會提供藝術作品,為美的事物與心靈爭取一方淨土。 | 陳耀銓 | 2 |
下學期三門課:
課程名稱 |
|
任課教師 | 學分數 |
古典思想中的養生與長照應用 |
|
齊婉先 | 2 |
繪本深度閱讀與創作 |
|
彭婉蕙 | 2 |
AI協作與文化創意 |
|
温珮琪 | 2 |
二、上課時間與地點:
有鑑於修課學生為第三人生之壯世代,平日或有工作,或許照顧長輩,因此上課時間以週六和線上為主。線上與實體課程比例將依學生需求,遵行教育部「專科以上學校遠距教學實施辦法」開設第三人生大學之遠距教學辦理。另配合課程需求,安排校外教學,則依照學校規定辦理。因應壯世代學生專注度以每堂課為90分鐘,中間休息5分鐘為基礎。實體課以週六上午9:00-10:35及10:45-12:15為主,集中半天時間,讓學員可以更為彈性使用週末時光。線上上課則為週間晚上7:00-8:35。
為方便同學上課之交通,以及課程需要圖書資源,上課地點以位於台中的國資圖五樓演講廳為主,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為輔。